在雲端定格上海

原標題:在雲端定格上海
????掃一掃看H5

????掃一掃看視頻

????近處是沙美大樓和利康大樓,遠處有東方明珠和上海金融中心,年齡相差百年的4座建築被收納進一張照片。受訪者供圖

????餘儒文在上海中心拍攝。受訪者供台中註冊商標

????建設中的上海中心樓頂全景,獲2015美國攝影學會(PSA)旅遊數碼國際攝影展建築類銅牌。受訪者供圖

????執筆: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?王景爍

????視頻辦公文具編導:任聰?實習生?王成然

????H5制作:中青融媒工作室

????文稿編輯:蔣韡薇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????蓋著報紙,半夢半醒地躺在120層工地的石膏板上,餓醒1次,凍醒2次,鬧鐘終於響瞭,這是凌晨3時。餘儒文站起來,把外套拉鏈拉到瞭嗓子眼兒處,背起10公斤重的背包,帶著2臺相機和4個鏡頭,攥著扶手,一級一級地繼續往上爬。

????風在耳邊呼嘯,腳下也不自覺地打飄,他不敢往下看,就連自己也被藏匿到瞭雲霧裡,他站在瞭上海中心的樓頂最高處。架起相機,重復熟悉的動作,開始等待日出。

????4時,天空露出魚肚白。持續拍攝2個小時後,他終於合上相機蓋。從前一天下午5時到第二天清晨6時,這一趟,餘儒文在632米高的樓頂待瞭足足12個小時。半年裡,光是這座建設中的上海之巔,他就上瞭7次。

????餘儒文俯拍瞭對面的魔幻高樓、腳下的鋼筋水泥、未完工的上海中心樓頂全景,就連工地的最後一根鋼梁和後來拆掉的照明燈也沒逃過他的鏡頭。他也沒忘給自己留張照片——用三腳架、長時間曝光記錄瞭自己蓋著報紙的睡姿,因此被媒體描述成“睡過上海中心的男人”。

????這個30歲出頭的年輕人,也因為這組照片裡的樓頂全景,拿下2015美國攝影學會(PSA)旅遊數碼國際攝影展建築類銅牌。

????餘儒文現在最著名的身份是“爬樓黨”。扛上標志性的大背包,凌晨守著魔都從沉睡中醒來,傍晚又等待夕陽的降臨,他在建築中穿梭,要與時間賽跑。最瘋狂的時候,一周4天,一次最少拍3個小時,每次拍幾百張照片,一年下來積累瞭1萬多張照片。

????在機緣巧合地成為“爬樓黨”之前,餘儒文曾舉著自己第一臺單反相機,不厭其煩地拍學校、拍同學。畢業後,他選擇“駐紮”外灘3年,以地平線的視角拍攝陸傢嘴,“當時就是想拍上海,能拍成什麼樣,會給我什麼感覺都不知道。”

????有段時間,餘儒文總覺得作品距理想差瞭一步之遙。直到在網上翻到“爬樓黨”拍出的照片,他突然再次燃起熱血:同樣是陸傢嘴,接連不斷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連接成劇烈起伏天際線,這不正是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嗎。

????餘儒文第一次“登頂”是在4年前。穿過層層疊疊的樓梯,站在一棟200米高的建築頂層,俯瞰上海,他忽然覺得,無論視角還是思路都有瞭新啟發,“整個人一下子開闊瞭”。

????爬樓成瞭他的習慣。每年7月至10月的夏末初秋,他每天關註空氣質量和能見度,隻要遇上藍天白雲,就一定去拍照。有時候上著班,工地上的朋友打來電話“通風報信”,他立馬收拾東西,一下班便是一路小跑。

????截至目前,他已經去過近20個上海制高點。有人認為掌握瞭好視角,拍出好照片一定很容易,但餘儒文卻說“根本不是”。在樓頂每每都是他最忙亂的時候,一臺相機記錄大場景,一臺捕捉光影細節,4個鏡頭來回切換,餘儒文總是抓緊一切時間出片。

????在餘儒文看來,好的拍攝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:天時地利人和。要花時間去等是一定的,但真的等到瞭,能不能拍好又是另一回事。

????即使提前看過天氣預報,有時候還是會突降大雨,拍日出的計劃作廢,隻能掃興而歸;有時器材把握不好,難得的細節也因為沒抓住而失去,同樣的角度也難再遇到同樣的光影;臺風來臨前,雲流動的速度很快,是最佳的拍攝期,但同時風也大,三腳架根本立不穩,就連整個人都在風中打晃。

????唯一一次,他拍到瞭魂牽夢繞的雲海波濤。換器材時,鏡頭蓋一不小心穿過屋頂鐵欄,狠狠墜落在120層的地板上,“咚”地一聲響徹整個空間。“那一瞬間仿佛失重台中抽水肥 ,幸虧摔下去的不是我”。

????拍風光,最考驗人的是耐心。隻要還有機會,無論拍過多少次,每個制高點餘儒文都會一去再去。

????也正是在這樣的重復裡,他發現相機裡的上海一直在“長高”。同一角度的照片裡,一些摩天大樓慢慢聳立起來,沖向天際。餘儒文也在無數次地問自己,“心目中的上海究竟是什麼樣子?”

????這個在蘇州河畔降生、黃浦江邊長大的土生土長的上海人,接觸攝影之前“宅得可以”,基本上不怎麼出門。玩攝影後,他的足跡遍佈上海的各色高樓,也開始研究起那些有著滄桑外表的歷史建築。

????餘儒文覺得自己從一個遊客的狀態,慢慢變成瞭真正的上海人。在不同的樓宇和景色的排列組合間,他不斷發現著上海新的風貌,永遠在填補認知的真空地帶,人也因此變得更加腳踏實地。

????“爬樓黨”裡,各人的志向不同。有人隻想“打卡”,收集點位,喜歡與危險同行,覺得拍高樓是一種挺好玩的刺激,變著法兒地展示“不一樣的上海”;但餘儒文隻想老老實實做個記錄者,規規矩矩地拿作品裡的城市風光說話,自己也基本從不出鏡。

????這幾年,無人機等拍攝高科技設備越發普及,但餘儒文卻堅信好的拍攝必須要身臨其境下足苦功。雖然無人機能抓取宏觀視角,但細微的亮點根本無法完成,比如遇上畫龍點睛般的自然光影,特寫鏡頭下的老建築會有一種天然的歷史感,城市則會有科幻的味道。

????喜歡歷史的餘儒文希望穿透建築表面,記錄下更多的城市內涵。“早晚有機會,我要把我的故事講給你們聽。我和作品的故事,就是我與這座城的故事”。

????“建築是無數個細節匯聚而成的活歷史,它的存在無聲地代表著一個時代,一段過去。”他說,其實,上海不隻有鋼筋水泥玻璃幕墻,還有許多歷史老建築。“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故鄉,就能發現她的多面”。

????兜兜轉轉拍瞭上海7年,餘儒文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是《我與這座城》。這張照片借助三腳架拍攝,照片中,他站在外灘沙美大樓的露臺上,右側是利康大樓,1911年的建築還是英國安妮女王時期的風格,清水紅磚拱形門窗,身旁是傍晚來來往往的行人、車流。遠處,東方明珠和上海金融中心也被一一收納,“這張照片裡的建築年齡相差百年”。

????“相比樓頂俯瞰,地面是人和城市的關系,也是城市和歷史、未來的關系。”在餘儒文看來,每一棟老建築都可以被閱讀。“既然喝酒講年份,為什麼建築不可以?拍攝就像考古一樣,用最恰當的手法和角度,讓人們看到它的真面目”。

????遺憾的是,他拍過的很多景觀,已慢慢成為絕唱。加速發展的上海總是有新的高樓不斷拔地而起,有些不錯的視角因此被遮住;一些頗有歷史感和人文氣息的房屋,因為老舊,也在一點一點地被拆掉。

????康定路600號就曾被餘儒文永恒定格。在即將被拆除的殘垣斷壁上,一群藝術傢專門在墻上塗鴉出熟睡的少女、作畫的孩子、對話的學生,尋夢記憶中的上海。耳畔推土機“轟轟隆隆”的聲音越來越近,餘儒文舉起相機趕緊搶拍幾張,在被“工程帽”趕走的後一秒鐘,他親眼看見一面墻在自己面前轟然倒塌。

????“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。”餘儒文感嘆,這幅作品成為上海市攝影藝術節的入選作品。“今天的攝影就是明天的歷史,我想做的,就是盡力把將來可能或就要消失的東西用鏡頭記錄下來”。

????也因此,餘儒文更加珍惜每一次拍攝機會,“把每一次都當作最後一次來拍攝。”工作之外,他還是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、上海市攝影傢協會會員,也兼任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。

????在他的照片裡,總是很容易找見上海中心、外灘、陸傢嘴這樣的地標。餘儒文說,他偶爾也會把自己的照片放到國外的網站,他希望瀏覽圖片的外國人,一眼就能認出這裡是上海。

????為追求不同的視角,餘儒文總要費盡周折地爬上樓頂。絢麗照片的背後,實際拍攝環境大多很簡陋,有時還有不少突發狀況:爬到樓頂,卻發現大門緊閉,隻得灰溜溜返程;拍到一半保安下班,大門反鎖,如果再遇見電梯停運,還有可能一天都回不去。

????一些拍攝點,因為酷愛極限運動的玩傢的挑戰,出現危險,而遺憾地永久喪失拍攝機會。餘儒文覺得痛心,“找機位很難,但要毀掉一個拍攝地很容易。”

????據統計,上海目前已建成的200米以上的摩天大廈約有50座,但開放型的觀景平臺卻很稀缺。餘儒文希望,更多商務樓和居民樓的樓頂可以改建成觀光平臺,通過收費的形式對外開放,限制客流並安排安保陪同,讓遊客能以不同視角看上海,也為攝影創作者帶來更多選擇。

????在餘儒文的眼裡,建築是能“治愈”人的,“爬樓”也是把負面情緒慢慢緩解的過程。看著風雲變幻和華燈初上,不同的風光總會激起他不同的心理感受,情緒也會被帶動起美國商標註冊來。架著相機,在取景框裡等待著城市慢慢蘇醒,這讓他覺得生活充滿瞭希望。

????“在高處記錄上海,仿佛在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中找到瞭慢生活的空間,幾個小時的拍攝中可以安靜地思考、反思,調整自己的身心,也能過濾外界帶來的負能量。”他說。

????2016年,也是在接觸到“爬樓”攝影不久,餘儒文剛剛新婚,妻子卻面臨一場不小的手術。那時候,除瞭上班和陪床,他把自己的空閑時間都用來“爬樓”,患有輕微恐高癥的他一度變得“勇往直前”,因為站在樓頂,就能找回一些生活的勇氣。

????妻子術後,餘儒文找機會帶她登上瞭上海中心的樓頂。一起站在上海之巔的時候,一架飛機從他們的頭頂飛過,妻子指著天空,露出瞭久違的笑容,他趕緊舉起相機留下這珍貴的一幕。

????妻子沒有攝影愛好,但後來,他們習慣瞭一起去很多有趣的拍攝地點。前不久,臺風剛剛過境,在40層的樓頂,餘儒文和妻子等到瞭夢寐以求的“雙彩虹”,“那是7年來的頭一次。”他笑瞭。

來源:中國青年報

2018年08月17日 05 版

油煙處理設備


新浪新聞公眾號

更多猛料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(xinlang-xinwen)
arrow
arrow

    uoqqo802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